勤俭持家

时间:2021-02-26 08:22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最近提出了勤俭持家的号召,作为勤俭建国这个方针的重要补充。这个号召,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它对每个家庭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但也是一个经济技术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国家。为了改变我国这种落后状态,几年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作了极大的努力,使生产和建设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总的说来,我们的国家还是落后和贫穷的。要想在这样的基础上建成一个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依靠全中国六亿人民的一致努力,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切实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方针,才能达到这个伟大的目的。
  我国人民向来是勤劳节俭的。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所领导的军队以及广大干部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 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成为每个革命者所追求的美德。 正因为如此,我党以及我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能够在敌人重重包围和进攻的严重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终于战胜了敌人。在我们由乡村进入城市以后,一方面大大地改变了旧的资产阶级的城市所遗留下来的奢侈风气,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在和平建设环境中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并由于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某些人中间又滋长起一种奢侈浪费的风气,衣食追求华美,居住要求阔气,在婚丧嫁娶、 送往迎来等方面讲究排场,以为这样才够“面子”。应该承认,这是一种不良的风气。这几年来这种风气又有所发展,我们要把它彻底地纠正过来。
  在旧社会生活过的劳苦群众和经过斗争锻炼的革命干部,对于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的号召,是容易接受的。因为他们在旧时代受过艰难困苦,拿今天的生活同过去的生活相比较,他们就知道今天的生活是大大地改善了。广大的青年群众也都懂得,祖国的美好将来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只能靠艰苦的劳动来创造,他们生气勃勃地为新社会的建设而努力劳动。但是,对于一些青年,特别是对于一些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青年来说,他们既不知道过去的艰苦,也就比不出今天的幸福。他们甚至说:“你们是生活在旧时代,应该受苦;我们是生活在新社会,应该享福。”于是有些人就斤斤计较工资待遇的高低,专门考虑个人的狭隘的利益;而对于我们国家还在刚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及生活的改善只能随着生产的发展来逐步提高等重大的事情,反而置诸脑后了。这是一种最危险的现象。希望我们青年一代,坚决克服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并以模范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去。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也应该加强勤俭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更为迫切需要。
  勤俭持家包括“勤”和“俭”两个方面。“勤” 就是要多方面增产。凡家庭成员中稍有时间的就必须让他们参加一定的劳动,大的如参加农业生产, 小的如搞副业生产,饲养家畜、家禽,以及搞必要的家务劳动等。“俭” 就是要多方面节约。在衣、食、住、行以及日用等方面,无论是现金和物资,凡是可以不花的,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就尽量少用,节省下来的现金和物资,都应当储蓄起来。这样日积月累, 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俗话说得好:“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家庭红白喜事、医药卫生等临时开支的需要,还可以为国家积累建设的资金。总之,在贯彻执行勤俭持家方针的时候, 主要应当从勤劳生产、厉行节约和有计划地安排家务开支等三方面来努力。———以上内容,摘自《朱德选集》

历史上的今天
  1、1952年2月26日,朱德在有政务院各部部长参加的会议上, 讲财经问题,指出应增加生产, 繁荣经济,增加收入,保证今年的计划按期完成。
  2、1958年2月26日,朱德就发展蚕丝、茶叶生产问题致函毛泽东,建议把发展丝、茶生产也列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重要项目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