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全市轻工纺织业产值超78亿元
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日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易立权)10月15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当下正值冲刺四季度的关键阶段,我市各地积极施策,通过“智改数转”赋能、技术改造提升、供需精准对接等举措,推动轻纺产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为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筑牢根基。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企业达142户,今年前8个月,全市轻工纺织业产值已超78亿元。
走进南充市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引进的智能绣花设备正高速运转,将设计图案精准“绣”进床上丝纺产品。今年以来,该公司持续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如今产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已超80%,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步显著提升。“今年新增的40台绣花机,让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借助智能绣花设备,刺绣机可依据输入的设计图案和换色程序自动完成多色刺绣,实现了手工绣花难以达到的标准。”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祁爱强介绍。
在升级设备、扩大产能的同时,南充市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还投入资金打造了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电商基地,构建起工厂生产、直播销售、源头发货的“前网后厂”数字化营销模式,助力“南充造”轻纺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产值已突破1.5亿元,增长势头强劲。“目前销售情况整体良好,800多名员工正全力赶制冬季产品,冲刺年度既定任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电商售后服务,同时加大生产技改投入,不断创新产品花型与款式。”祁爱强说。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老牌企业也焕发出新活力。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丝纺龙头企业,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百年底蕴+现代技术”的融合路径寻求突破,通过技改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今年夏季,该公司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实现降本增效;新引进的新式剑杆设备,更成为产能提升的“加速器”。“一台新式剑杆设备能提高三分之一的产量,24台全部投用后,产量可提高三倍以上。”该公司纺织车间质量管理员吴庆表示。
依靠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以及智能制造升级,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已远销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目前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吴庆介绍道。
轻纺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近年来,针对轻纺产业关键链条薄弱、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发展瓶颈,我市大力实施技改创新工程,引导企业攻关核心技术、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我们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工程,引导企业抱团发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企业达142户,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精细化加工到供应链互补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今年前8个月,全市轻工纺织业产值已超78亿元。”市经信局化工轻纺科负责人陈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