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
美丽的嘉陵江凤仪湾旅游度假区一隅。高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5阆中汉服纪日前在阆中古城启幕。该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张晓东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奎
去年6月,市委提出“1558”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扎实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就是重要内容。
当前正值大好春光时节,嘉陵江边的顺庆区,75米高的清晖阁主塔倒映江面,游客络绎不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新建的文创研发展示中心,填补了阆中文创产品市场的空白。在全市,嘉陵江(南充城区段)文化旅游走廊、春节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旅项目正在加快谋划和推进。
打造文旅新场景、培育新产品、探索新服务、创造新热点。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实施阆中水城、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等重点文旅项目92个,完成投资居全省第二位。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402.6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2位。
下一步,南充将立足全市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集群发展,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塑品牌持续丰富文旅新业态
魏晋轻灵飘逸、唐朝富丽华贵、宋时清雅之风、明制端庄大气……3月29日,随着阆中“春节老人”“落下闳”和著名作词人方文山共同推开大门,2025阆中汉服纪在阆中古城澄清门隆重启幕。活动以“袍行阆苑·泽爱华光”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数千名汉服同袍齐聚阆中古城,共赴“朝代嘉年华”。阆中汉服纪连续3年举办,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五一”假期将近,位于嘉陵区工业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游提前“火”了起来。“跨越千年,丝绸文化魅力无限。”一个来自上海的旅行团游客在各个展馆流连忘返。
在高坪区六合丝博园景区内,前来参观、研学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2024年,六合丝博园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余万元。
激活区域文旅一江水,南充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凌云山、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德园景区、锦屏山、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主要景点的“印象嘉陵·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也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南充围绕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旅品牌:如高坪区凤仪湾水镇“文旅+农业”“文旅+康养”蹚出新路子;阆中《阆苑传奇》大戏震撼上演,“文旅+演艺”新业态效果已现……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4个,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3个、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个,四川省文化产业园区、工业旅游基地、康养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等20余个。随着一个个文旅景点的打造,南充“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多元,跨界、跨行、跨领域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宽,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
促升级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径
游客乘坐低空飞行器,于天际遨游,将嘉陵江的湖光山色、人文胜景尽收眼底。在阆中水城码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渐起,一架国产A2C水上飞机在水面高速滑行后迅速腾空而起,驶向蓝天。
“自去年12月项目正式运营以来,市场反响热烈,最多一天能实现60多次起降,截至目前已有超3000名游客参与体验。”水上飞机项目运营现场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以阆中水城的起降点为核心,在半径5公里、高度200米以下的特定空域内,为游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空中游览视角。“今年‘五一’期间,还将新增飞机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让更多游客体验别样的低空旅游。”
“阆中文旅资源丰富,机场基础设施有优势。”阆中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专班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专班将进一步争取政策和资金,以低空文旅为抓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近年来,低空旅游凭借其新颖视角和独特体验,逐渐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南充敏锐捕捉机遇,布局相关项目。在凤仪湾国际飞行营地和阆中水城低空旅游项目现场,“低空+文旅”正开辟出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径。
带给游客全新的文旅体验,在南充,文旅转型升级正呈如火如荼之势。
在凌云山,旅居营地项目打造完成,并向游客开放。营地新增设了儿童乐园、花园餐厅、微型湿地公园,以及“网红打卡点”,不仅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游玩体验,还填补了川东北地区房车营地项目的空白。
实施升钟湖景区提档升级,全新的游客中心至大坝道路连接线、环湖景观道路、海螺广场等设施全面竣工,全面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个业态。
在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通过“掌游仪陇”APP,游客不仅可以实时查看景区客流,还可以体验美食、酒店、导购等系列功能,游玩起来更加省时省心。
随着文旅的转型升级,吸引了游客的纷纷前来,特别是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402.6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5.27%,A级景区门票收入1752.37万元,文旅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谋未来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
在南部县升钟湖景区,游客们来到这里,要么徜徉于湖光山水间,要么在湖边休闲垂钓,要么在湖畔“渔家乐”吃特色美食……
南部县文广旅局一名负责人说,升钟湖景区已经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围绕“一核一轴三片区”总体布局,实施渔业博物馆、非遗文化体验,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打造以旅游度假、滨水游乐、休闲垂钓、赛事活动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文旅产业跨越发展,近三年来,南充全市累计实施阆中水城、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黄金江岸(二期)等重点文旅项目92个,完成投资居全省第二位。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相如故城、满福水城等一批文旅项目开门迎客,西城1966文化创意产业园、天宫院五龙村农旅融合、丝绸源点工旅融合、印象西河文旅商融合等30余个“文旅+”重点项目全面呈现。充分利用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国企南充行”等招商引资契机,招引希尔顿酒店、西充有机治愈小镇等文旅项目落地南充。
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扎实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新征程上,南充文旅如何持续突破突围?
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扎实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的工作方案》提出,以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为统领,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打造嘉陵江文旅发展带、主城区文旅引爆核、阆南仪文旅突破极、西营蓬文旅增长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化南充建设的支柱产业。
推进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下一步,南充将立足文旅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集群发展,积极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以项目为引领,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市文广旅局一名负责人说,2030年前,南充计划实施一批文旅重大项目,除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外,还包括嘉陵江(南充城区段)文化旅游走廊、春节文化产业园、六合丝绸文化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城等项目,这些项目正在加快进行前期工作。
站在大舞台,南充正继续唱响文旅融合强音,擦亮文旅高质量发展名片,展开“诗和远方”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