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

时间:2014-07-08 09:12

罗 伟

当一个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时候,那么,他就开始走向了人生的末路,完成了从一个正常的社会人蜕化成非正常社会人的转变。

这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一种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忘记了党纪国法,忘记了立身行事的准则,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以“老大”自居,以“家长”自比,以“土皇帝”自嘲,对权力的行使为所欲为,将其演变为满足权欲的工具、演变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杖柄,结果是害人害己害了社会。落马的老虎和苍蝇们,无不踩出了这一扭曲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他们不走正道而要“另辟蹊径”呢?归根结底一点,就是失去了敬畏之心,无所畏惧、无所害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处于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状态。达州市达川区罐子乡党委书记罗颂在接待群众来访时语出惊人,称“威胁我就是威胁党”。这句话, 可称得上史上相当有名的官员“雷语”了。他为什么敢这样说?因为在他的思想和灵魂里,已经无所畏惧了。

敬畏心,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要有尊敬之心、畏惧之心,没有尊敬、没有畏惧,就没有未来。罗颂的雷语,说得很轻松,结果很苦涩。我们当引以为戒。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心存敬畏,是人生的一种法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循之则会海阔天空,逆之则会山穷水尽。老虎归于笼子、苍蝇灭于手拍,这一切,都是这一法则的使然。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要想实现自己的从政抱负,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就需要心存敬畏,敬畏规则、敬畏群众、敬畏良心,唯有如此,他的人生才是自由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完美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否则,一切都不会实现。

敬畏规则,就是要敬畏党纪国法。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的底线,是鲜明的红线、是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人不能够亵渎,任何人不能够凌驾其上。一个人,如果敢以身试法,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任何人搞腐败,不论其地位多高,资格多老,功劳多大,都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重罚。”敬畏规则,就是对规则要认可、遵循和坚守,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决不允许做违反规则的事,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常常有人说,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言外之意就是钻规则的空子,打规则的擦边球,甚至不惜违反规则。这种盲目乐观的人、这种心存侥幸的人、这种铤而走险的人,早晚都会出事。

敬畏群众,就是要回归公仆本质。盛唐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这一千古名言,说的就是要敬畏群众。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就是强调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的法宝。然而,我们一些人却忘记了,对上门的群众冷硬横推,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有的甚至还与群众争夺利益,这样的人,冷了群众的心。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是空谈。敬畏群众,就是要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亲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实在在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进长远发展,实现同步小康,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敬畏良心,就是要严格加强自律。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上班打游戏被查处,社会拍手称快。舆论认为他占着位置不干活、领了报酬不做事坏了良心。良心是常见的术语,每个人都在说。朱熹认为,“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戏剧《七品芝麻官》里这句经典的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更是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官员的良心,言之切切,入木三分,发人深省。我们党员干部的良心是什么?就是忠诚于党、服务人民,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尽责。放弃了这点,我们就没有了良心。敬畏良心,就需要加强自律自省,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等,以此不断纯洁思想、优化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这点做到了,我们党员干部也就成长了,群众也就信服了。

心存敬畏者,其行必正,其言必实,其形必高大。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归根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党员干部的责任,保持党员干部的情操,修养党员干部的品质,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心系人民,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作出自己应有的积极的贡献。(作者 南充市纪委宣教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