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欧阳丹东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充满着共产党人信仰如山的初心使命,洋溢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智慧精华,凝结着百年大党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彰显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形象,极具洞察力、穿透力、感召力和震撼力。越是反复学习,越觉热血沸腾,越感使命如磐。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过去十年,作为法治建设的一员,我们有幸亲身经历、亲眼见证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成功创立。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法治、怎样建设法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以“十一个坚持”为核心内涵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实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飞跃。二是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之后,党中央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其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中央政治局开展8次以法治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历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都是亲自出席或亲自作出重要批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整体统筹得到全面加强。三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巨大成就。十年来,科学立法蹄疾步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民法典》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十年来,严格执法纵深推进。从全面清理“奇葩证明”、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到严格规范执法让权力不再任性,再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十年来,公正司法亮点纷呈。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一批重大冤错案被依法纠正,员额制改革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司法责任制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扫黑除恶让平安中国建设基础更牢,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从2013年的1421.7万件,上升到2021年的3351.6万件,结案标的额近50万亿元。十年来,全民守法深入人心。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七五”普法成效显著,“八五”普法顺利推进。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让村民遇事愿意找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四是法治队伍得到全面锻造。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和人民警察实行单独职务序列管理,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取得新的进步。
新时代十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市法院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砥砺深耕、笃行不怠,切实建设好、守护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轨道”!
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建好守好“自信自立”的法治轨道。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我们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中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有效推进。因此,“自信自立”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法治轨道的“核心密码”,必须切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尊自信。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扎实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两个坚持”专项教育,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八项工程”,继续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施青年干警政治理论提升工程,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狠下功夫,在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持续用力,以党的创新理论培根立心铸魂,任何时候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在南充法院滋生蔓延。要认真贯彻政法工作条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将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落实到全过程、各方面。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六大行动”,妥善审理执行涉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案件,强化知识产权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建设“六个区域中心”提供加强司法保障和优质司法服务。
二要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好守好“正直正义”的法治轨道。“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的出现频次达到177次。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告诫全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都无不充分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岁月不改、历久弥新的人民情怀。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实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以“工匠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持罪刑法定,加快建立健全以庭审实质化方式审理案件的激励、指导和考核制度,巩固以审判为中心的社会共识,确保有罪的人得到依法惩处、无罪的不受刑事追究。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司法权力制约监督,健全、落实“四类案件”识别和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相统一。要继续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持续优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探索“案件审理时间”和“纠纷在院时间”双向考评,下大力气提升案件执行到位率,持续做好“庭审进万家”“片区法官”两大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
三要毫不动摇坚持从严管党治院,建好守好“清廉清朗”的法治轨道。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立案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就达到553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带领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法槌之下财产万千,法槌之下人命关天,法槌之下是非曲直,法槌之下毁誉忠奸”,办案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全国法院每年办案3000多万件,南充法院也有约10万件,要想把这么多的案件办好管好,确保都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最关键的还在于管好办理这些案件的人。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坚决抗起从严管党治院政治责任,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继续坚持队伍风险分析评估,始终保持对 司法腐败的“零容忍”,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扎实开展“以案示警”,确保法院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全市法院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凝聚起严格公正司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