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显担当  锦绣田野书华章

时间:2023-07-26 11:18

——记南充中专驻仪陇县粉房坝村帮扶干部事迹

流火七月的一个周末,和南充中专驻仪陇县义路镇粉房坝村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干部吴军、邓磊同志一道,驱车一百四十公里,去参观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富饶乡村所付出的努力。

汽车驶出南充城区,越新政嘉陵江大桥,过朱德故里马鞍镇,在绿树掩映的潆马公路上疾驰。公路两旁,一垄垄碧绿的稻田、一幢幢漂亮的农舍掠过车窗。一幅巨型标语映入眼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两年前,吴军、邓磊两位同志,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服从组织安排,义无反顾,奔赴南充和巴中交界的仪陇县义路镇粉房坝村,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开始了助力乡村振兴、驻村对口帮扶平凡而又艰辛的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奉献自己的才智和热血。

车行近三个小时,驶入狭窄乡道,进入粉房坝村境内。放眼眺望,群山拱卫,万峰翠碧。

七月的粉房坝村田野,满目葱茏,草木繁茂,蛙声阵阵,蝉鸣悠悠;块块田垄,稻苗茂盛,如绿色的地毯,排列在田野间;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流过,新建的农舍倒映在河里。好一幅七月乡村美丽画卷。

吴军、邓磊如数家珍、娴熟地介绍道:我们村有六百多户人家,两千三百多人口,目前常住人口六百多人。2018年有101户贫困户全面脱贫。

一句“我们村”,我听了很是感动。吴军、邓磊两位同志,是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事业中,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片热土啊。

临近村委会,有一户人家。一位年近七十的大爷,在菜地里劳作。邓磊亲切地喊道:张大爷,吃晌午没有?

张大爷应道:是邓干部啊,你周末也没回南充?你们来我家里吃晌午嘛。

邓磊说道:谢谢,不了。

邓磊对我说:这个张大爷,对我们很好。我们去他家买菜,他硬不收钱,我就只好买烟送给他。

看着他们简陋的办公和居住场所,我问他们:这么简陋的房子,你们一住就是两年,受得了吗?吴军一笑:习惯了,也没什么。

吴军说:在南充中专张明伟书记的亲自过问下,向县委申请到了两万元的村委会装修和自来水增建经费,我们的工作条件会更好了。

吴军、邓磊陪着我,驱车参观“他们村”的辖地。邓磊指着远处长满农作物的山坡,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村的百亩粮油产业园,明年就有收益了,可以为村民们人均增收三千多元。

吴军补充道:义路镇政府正在规划的更大的粮油产业带,也会覆盖我们村,到时我们村的经济会有大幅增长。

来到一处叫永家桥的地方,一座只能供人通行的简易小桥立在小河上。每遇大雨,河水上涨,就会淹没小桥,河对岸的人们就无法过河,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吴军高兴地说道:在学校党委的关心下,我们数次跑县委、县政府,反映当地百姓过河难的状况,申请在河上修建公路桥,终于批下来了。修建造价两百多万的的公路桥,立项了!不久就要动工了。

两年,七百多个日夜,对于生活在闲适环境的人们来说,不过是一段不起眼的平常时光。可对于工作、生活在这样条件简陋、偏远大山里的驻村帮扶干部,又是怎样一种磨砺?

我问邓磊:你最长在这儿连续工作过多长时间没回家?

邓磊答道:一个多月。

吴军满含愧意,动情地说:多亏我老婆,支持我的工作。在家侍奉父母,养育孩子。我也没帮得上她多少,我欠她太多了啊。

吴军、邓磊两位同志,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需要父亲陪伴成长的幼子,有需要丈夫关爱的妻子。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别妻离子,舍小家顾国家,奔赴偏远山区,做着别人无法想像的对口帮扶艰辛工作?

吴军、邓磊他们因工作取得成效而产生的自豪感、当地村民对他们的喜爱、他们把粉房坝村称作“我们村”,这个疑问已经有了答案。

可以相信,有无数个像吴军、邓磊这样的共产党员,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无私担当,在锦绣田野里身体力行书写华美篇章,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新农村,必定会如期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南充中专 赵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