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五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

时间:2024-06-21 09:05

□南充日报特约评论员何漓

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具体安排,既扣准了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又抓住了新阶段现代化南充建设的关键要害。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主动担当、贡献力量。

培育新质生产力,守牢产业发展“主阵地”。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产业迭代升级、深度转型是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当前,南充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融合不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我们要坚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焕新升级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科技创新“主引擎”。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的“牛鼻子”。南充是全省科教大市,高等院校众多、创新资源集聚,但创新平台不强、创新投入不足、成果转化不够等短板还比较明显。我们要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引育,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培育新质生产力,擦亮绿色发展“主色调”。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南充自然生态本底优良,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城市,肩负着筑牢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抓实抓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让绿的脉搏在山河里涌动、绿的气息在乡野间散播、绿的基因在产业中根植。

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好改革开放“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当前,我市要素市场化、科技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外资利用水平、经济外向度等还不够高。我们要坚持改革赋能、开放聚能,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有效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充分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既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也是现实所需、关键所在。全市上下要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走好特色鲜明、向“新”求“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