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yydfb
●新华社记者秦宏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露潭村内,坐落着一座青砖黑瓦的客家古民居,墙上的红色标语仍清晰可见。这里是我军骑兵部队的早期创建者之一、晋察冀军区骑兵团长刘云彪烈士的故居。刘云彪出生于露潭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撑船、务农为生。1929年至1931年,刘云彪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红军,曾任红12军36师108团侦察排长等职务。长征开始后,刘云彪因表现出色,担任师侦察连连
2025-08-19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我有牺牲的精神不可捐。”这闪耀着青春蓬勃朝气的诗句,是时年21岁的共产党员王崇实在1936年写的,这正是王崇实短暂人生的光辉写照。王崇实,1915年出生于蓟县门庄子(今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门庄子村)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亲王秀冬在村里义务教书,是一位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的影响、主张教育救国的爱国人士。耳濡目染下,少年王崇实逐渐成长为一位忧国忧民、思想进步的革命青年。王崇实的侄子王新增
2025-08-18
新华社记者  刘芳洲《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3日第06版)邓永耀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创造社会主义,世界责任在我肩……”在湖南省茶陵县列宁学校,保存着抗日英雄邓永耀为这所学校的前身——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所作的校歌。这首歌是他为青少年所作,时至今日,仍然闪耀着理想的光辉。1912年1月24日,邓永耀出生于湖南茶陵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期在私塾读书,成绩优异。193
2025-08-13
延安城区。邓志宏摄中国国内首度公开日军轰炸延安图像。翻拍自《血色记忆——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纪实》日机轰炸后的延安城。翻拍自《血色记忆——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纪实》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彦南卫东“呜——呜——呜——”7月7日上午,警报声骤然划破延安上空。宝塔山上,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张武峰刚刚瞻仰过宝塔,正被塔西侧的明代铁制洪钟吸引。“这口钟是国家二级文物,敲响之后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至5公里。在
2025-08-12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星棋七月的延安,骄阳似火。坐落于宝塔山下延河岸边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70岁的叶灵老人抚过展览屏幕上“叶声”的名字潸然泪下,那是她曾在抗大三期学习过的父亲。“他常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子弹堆里筛出来的’。”印象中,父亲半生戎马、多次受伤,直至去世还有一颗子弹留在体内。“每一处伤都记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叶灵回忆着。青砖红柱,纪念馆古朴严肃,透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