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凇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 第 20 版)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海报。
北京广播电视台供图
作为全面抗战爆发的历史地标,卢沟桥不仅承载历史的节点意义,更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象征所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六集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在北京卫视等平台播出。本片以卢沟桥为记忆原点,通过“一件文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结构,讲述民族危难时刻的集体抵抗与信仰坚守,串联起峥嵘岁月的伟大篇章。
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重点展陈,纪录片披露了大量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从毛泽东在延安的早期视频到首次公开的“一二·九”运动现场画面,从赵一曼被捕后留下的原始档案到沈忠明烈士的革命证书,等等。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以“抢救式拍摄”的方式,记录多位百岁抗战老兵及其家属留下的珍贵影像,为即将远去的记忆留下光影证词。参加平型关战役、如今已102岁的开国少将王扶之老将军,110岁的老兵任世朝等,作为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他们的回忆不再只是口述,更定格在一帧帧历史胶片中,见证着一个民族如何从战火中站立起来。这些访谈也不只是采访,更是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用尽全力保留的历史回声。
《卢沟桥:我们的纪念》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研究员、抗战后人、守墓人等多群体的讲述,让我们从不同角度重新触摸历史的脉络。103岁的佟亦非女士重走卢沟桥,步履蹒跚却坚定如初,她轻声复述父亲佟麟阁的嘱托:“每一个石狮,都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国”;94岁的沈树敏,终于在修复后的父亲沈忠明的画像前完成了迟到近百年的“父子重逢”;重庆一对母子用半个世纪默默守护苏联援华飞行员库里申科的墓地……这些故事细腻真实,既是民族记忆的缩影,也是普通人对信念的回应,让宏大叙事有了触手可及的温度。
“这山河就是你的模样,我想念你的模样”,伴随纪录片原创主题曲《卢沟桥:追寻你的模样》的深情吟唱,前赴后继的抗战精神与集体记忆再次凝聚在卢沟桥上。
一桥连史脉。《卢沟桥:我们的纪念》用真实的文物、珍贵的影像和动人的故事,让今天的人们看到那些英雄的名字,让洒满鲜血的卢沟桥成为民族记忆的丰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