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全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冯方雄
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新型生产线高速运转;老牌工厂中,数字化设备逐步替代传统工序……今年以来,南充紧扣“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激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先行、稳步提升”核心原则,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全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8月24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完成237.1亿元、200.6亿元和97.7亿元,同比增幅达19.4%、18.8%和47.7%,分别高于全省8.5、10.5和35.2个百分点。技改“组合拳”正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提能升级,为全力推进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提升行动注入了新动能。
德美金属:实施技改破瓶颈新型生产线拓市场
近日,在南部县河东工业园的德美金属有限公司,已投产4个月的铝天花滚涂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银色铝卷在机械臂牵引下,经过脱脂、磷化、滚涂、固化等工序,变成色彩鲜亮的工业彩色铝板。工人只需在控制台前监控参数,整条生产线自动化率超90%。
“老生产线跟不上市场需求,客户需要高规格彩色铝板,以前我们要么做不了,要么合格率低。”生产厂长李建州坦言,随着建筑装饰和工业设备领域对铝制品规格及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德美金属就陷入“订单来了接不住”的困境,设备老化和工艺落后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打破困局,德美金属于去年下半年启动技改,投入3000万元建设铝天花滚涂生产线。“从考察设备到安装调试,我们与厂家无缝对接,将工期压缩至8个月。”李建州指着生产线旁的仪表屏介绍,这条生产线不仅能生产传统铝卷,还可定制多种规格的工业彩色铝板及铝装饰板。今年4月投产后,年产能提升到2万吨。
技改远不止于一条生产线。在新车间另一侧,30台(套)新引进的分条机、裁剪机正有序作业,铝装饰板生产线也进入试生产阶段。李建州随手拿起一块刚裁剪好的铝装饰板,其边缘光滑无毛刺。“产品质量提升后,客户回头率提高了,最近还接到不少外省的批量订单。”谈及未来,李建州表示,要持续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银海丝绸:“三化”改造焕新颜老牌企业提效能
如果说德美金属技改是传统制造突破产能瓶颈的攻坚战,那么位于嘉陵区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的改造,则是老牌丝纺企业迈向“智”造的升级战。近日,在该公司新改造的标准化无尘车间,白色纱线在“U型生产线”上循环流转,8台送货机器人沿预设轨道穿梭,将原料精准输送至每个工位。
“4月启动改造时,我们就明确‘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目标,要让老厂焕发新生。”生产经理张伟介绍,原来的直线生产线改成“U型”布局后,缩短了物料搬运距离,同时车间加装空气净化系统,粉尘浓度大大降低。
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是升级的“核心”。在精炼车间,新型打棉机将蚕茧打散,自动化炼桶通过电脑设定参数,精准控制水温和双氧水浓度。张伟点开数字化管理平台,屏幕上实时显示各设备运行数据及产品合格率。“预计精炼车间生产能力将增长一倍,从而带动蚕丝被生产能力增长20%。”
环保与效能提升同步推进。车间外,新建蒸汽房和双氧水储罐已投用,通过集中供汽和循环利用,每月可节省燃料;全自动输送装置构建的智能物流体系,使原料配送效率大大提升。“8月底改造全部完工后,效果将更加显著。”张伟说,不仅效率提高、能耗下降,公司生产的蚕丝被还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定制图案,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从金属加工到丝纺服饰,从产能突破到智能升级,南充制造业技改实践勾勒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精准施策”高质量发展路径。“我们将持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更多企业‘改’出效率、‘造’出优势,使制造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更成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凝聚更强新动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