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cchsjy
●新华社记者冯维健河北唐山迁西县喜峰雄关大刀园内,一口钢筋水泥浇筑的“红缨大刀”横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把大刀背后的故事吗?”暑假伊始,一群小学生来到这里,他们整齐列队,抬头仰望大刀雕塑,胸前的红领巾格外鲜艳。迎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志愿者讲起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的抗战故事。喜峰口位于唐山迁西县和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是东北联通华北的咽喉要道。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修筑长城并建喜峰口关城
2025-07-11
央视网2025-07-10 09:23热解读7月7日,阴雨笼罩下的山西阳泉狮脑山,云雾缭绕。在狮脑山顶峰,百团大战纪念碑如同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自此东约20公里,是一片创新高地——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百年老厂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阳泉这片红色热土,先后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特殊的时间节点、特别的考察地点,带来
2025-07-10
人民日报记者  王  洲  施  芳《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0日 第 04 版)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月8日,历经9个多月闭馆改造升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向社会公众恢复开放。《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吸引了很多观众。  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物证史,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2025-07-10
●新华社记者刘博1940年8月,一位精忠报国、奔波在抗日救亡一线的琼侨青年,倒在日寇的枪口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他离开我们已85年,然而,党没有忘记他,琼崖人民没有忘记他。琼籍华侨英烈陈琴原名陈继猷,又名陈奋,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人。1928年,他流落漂泊到新加坡谋生,其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29年,参加南洋共产党领导的南洋赤色工会组织,参与领导工人运动;1930年2月,参加南洋
2025-07-09
百岁八路军老兵孙文秀参与数百次战斗人民日报记者  刘以晴《人民日报》(2025年06月20日 第 11 版)  图①:孙文秀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  图②:孙文秀年轻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在吉林通化的家中,百岁老兵孙文秀坐在轮椅上,身着军装,佩戴党员徽章,脊背笔挺。老人颤巍巍地拿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70周年的两枚纪念章,操着一口浓浓山东口音:“抗战胜利,不容易啊,不容易。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