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祥
作风体现党的形象,作风关乎党的生命。新一届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开局、 起步,并带头抓作风、改作风,带动党风政风发生积极变化,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正如清朝的赵翼所言:“风气所趋,积重难返”。不可否认,在成效后面也存在不少的隐忧,八项规定下,仍有人软磨硬抗“躲猫猫”。所以,改进作风仍然任重道远。只有切实以好的作风抓改进作风,才能防止作风建设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礼记·杂记下》中说:“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好的作风不是一句说得多么美好的话,而是要在具体行为中体现出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跟进,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措施、规定、办法或细则,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新的风气吹进各个角落,新的变化开始见诸于细微之处。从小处抓起,从点滴做起,在一个个具体事情上改进作风。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下降了2·6%,而去年同期是同比增长14·2%。限额以上高档酒店餐饮收入下降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公款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遏制铺张浪费取得了明显效果。而对于那些敢于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则严惩不贷。半年多来,全国已查处违规问题2665个,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2290人次。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八项规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中央领导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更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做起”。此话掷地有声,中央领导从自身做起的实际行动更是中外瞩目。从太行山深处踏雪看“真贫”到武陵山特困地区访农户,从出行不封路、减少陪同到开会不念稿子、少讲套话等,许多方面体现了新的一届中央领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为民务实清廉作风,给全国广大干部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不在多言,榜样的力量最为重要,“未有不能正身正人者也”(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改进作风初显的成效,说明了一个极其简单而又管用的道理:领导带头,万事不愁。
扫除“四风”,刻不容缓。应当看到,尽管在改进作风中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违反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在部分党员干部中积习难改,作风建设绝非朝夕之功。从以往的经验看,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所以,抓改进作风,一要戒除侥幸心理和厌烦情绪。对扫除“四风”,没有任何原因降低要求,没有任何借口讨价还价,没有任何理由彷徨观望。一定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把改进作风当成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二要强化制度的刚性规范和约束,令行禁止,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坚决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三要严格监督检查。改进作风不能只停留于说教,监督检查一定要跟上,对那些变着法子绕弯规避的各种行为要“零容忍”。
“明月清风本无价,源头活水堪涤尘”。没有好的作风保障,一切梦想都是空的;没有好的作风来抓改进作风,改进作风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抓改进作风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各级都必须用真心、下苦功,以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狠劲把这套“组合拳”打好,使之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能有益于党,取信于民。(作者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会员,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原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