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堡村,我愿像树一样在你的土地上成长

时间:2016-05-26 08:41

选送单位:市委宣传部

撰 文:邓伟果 鲜万林

演 讲: 赵敏琁

“白堡、白堡,一穷二白,残壁成堡”,这是去年7月我到任阆中市河溪乡白堡村第一书记那天,村支部书记蒲大姐指着散落在遍野翠绿之中的房屋,给我介绍村情时说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简短的12个字,击碎了我关于白堡村的美好印象,凝练真实地再现了白堡村的发展状况——距离阆中城区18公里、全村年人均收入2077元,500余名留守群众中老人小孩占80%、全村10个高音喇叭中有6个成了“高音哑巴”……要问我第一天到任的感受是什么?我只能说,从刚下车时的踌躇满志变成听完情况介绍后的泄气皮球,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让我第一次切身领悟了“大失所望”的沮丧。

“晴天满鞋土 雨天一地泥”,五保老人赵大爷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去他家开展贫困户慰问活动那天是个下雨天,赵大爷刚好堵完漏雨的屋顶。看到我们到来,佝偻着腰背的他十分热情地给我们打招呼、搬板凳、话家常。我借着昏黄的灯光,仔细打量着这个杂乱潮湿的家,打量着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或许是我们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木讷的言语中渐渐充满欣喜,那双因为屡经磨难而显得无神的双眼,流露出对美好生活十分迫切的渴望。其实像我这种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的人是完全体会不到长期被贫困压榨下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但那一刻,我竟真正从他浑浊眼神中看到了期盼和希望,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沉重,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沉重,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不仅仅把脱贫攻坚当成工作、因为在我心里能让他们真正过上好日子是我的期盼和希望。

我懂了六个字,干一行、爱一行。

“姑娘,累了吧,喝口水歇会儿;孩子,饿了吧,中午就在这吃饭”,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山里乡亲再平常不过的随口招呼,但于我来说,却是在以往的生活和工作中很难看到、很难听到的。的确,对于盛夏仍顶着烈日走村串户的我来说,却是夏日里让人舒心惬意的冰镇绿豆汤。弄清每家每户的住址、了解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掌握贫困户自愿选择的脱贫方式……摸底调查的三个月里,我几乎忙得不成人形,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或许你好奇我十分失望之后却能始终坚持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只想告诉你,从试图打退堂鼓到再次干劲满满的投入工作,是那一声声热情真诚的问候、那一张张朴实憨厚的笑脸,为我持续注入了“满血复活”的能量。

如今,半年过去了。跟白堡村的群众们打交道的这半年磨去了我年少的轻狂,将一丝坚韧注入我的意志,让我学会了跟他们一起,在这个淳朴、自然、生态的村子里像树一样生长——“再苦,亦不动声色;越难,越奋起改变”;更重要的是,这半年让我找寻到了青春的内涵、奉献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因为,贫困户李大妈家那20只我们送去的鹅已经长到5斤多了,她正开心地谋划是直接卖蛋呢还是孵蛋卖鹅苗;40多岁患上抑郁症、1年多没有下床的常大哥病情逐渐好转,开始主动尝试走出家门和其他人交流了;五保老人赵大爷家的房子在我们的积极协调下,已经翻盖一新、不再漏雨,他还承包了村里道路的清扫工作;曾经面临辍学的何家两兄妹不再担心一觉醒来只能看着别的孩子上学,哥哥还正忙着紧张复习考大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在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白堡村新农村聚居点项目正式启动。当推土机轰鸣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看到这个沉寂多年的村子开始沸腾,老人们举旗欢迎、孩子们奔走相告、女人们开始清点积蓄、男人们主动投工投劳,人人脸上都挂着笑脸,空气里都弥漫的泥土味儿都夹杂着希望的味道。我会心的笑了。谁说露珠难解干渴?谁说蚂蚁难搬千山?谁又说小草不能绿了大地?那一个个走过风雨飘摇、踏上小康之路的家庭,那一张张卸下愁容、笑逐颜开的面孔,那一栋栋即将破土而立、简约雅致的小楼,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人说:岗位是一片泥土,只要你一生汗水辛勤,就能浇筑出青春华年的地标。但我却并不想在白堡村这片泥土上将自己的青春华年浇筑成地标,因为那样太冷峻、太孤独、太单调。我更愿意变成一颗树,和那些或树或草一样植根于这片泥土之上的父老乡亲一起,在阳光下恣意的生长,在风雨中顽强的摇晃;如果哪天变为栋梁被收获了,在我的经脉里,也会留下永存的记忆——在一个叫白堡村的地方,有我的父老乡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