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1月22号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接电后红四方面军提出“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口号,抓紧打造船只,学习游泳。
当时的嘉陵江上没有桥,所有的船只,不是被敌人拖到西岸就是被敌人击沉烧毁了,整个江面,甚至连一块木头都没有。为强渡嘉陵江,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红三十一军和总部工兵营负责造船,地点选在距离塔子山30公里的王渡场,这里便于造船和集结部队。当地的老船工、木匠、铁匠闻讯后,背着干粮和工具昼夜兼程地从四面八方赶到造船地点,年轻力壮的也从百里外抬来了大量的木材,还有的把自己点灯的和漆嫁妆用的桐油,都省下来运到工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75只小木船和三座浮桥就造好了。
在造船的同时,准备渡江的部队也开始了紧张的水上练兵,指战员们加紧学习驾驶、泅水技术、演练登陆、突破、纵深穿插等战术动作,在对岸敌军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红军的水兵部队已悄然组建。
1935年3月28日夜,徐向前总指挥向渡江部队发出“突袭渡江”的作战命令,红军立即按作战计划出击。红军的突击队员们驾着自制的木船悄悄驶进对岸,直到突击队连续摸掉三道岗哨,逼近营部,向红军指挥部发出了登陆信号时,敌人才发觉红军已经渡江,并组织抵抗,这时,敌人沿江防线以密集火力封锁大江,设在塔子山上的红军总部直属炮兵团,随即向敌人的江防据点轰击,配合机枪压倒敌人火力,掩护突击队强渡,突击队战士在靠近江岸时涉水向岸上发起冲击,敌人守军一片混乱,仓皇逃窜,红军抓住战机,击溃全旅守敌。直到29日下午4时,胜利结束战斗,歼敌200余人,俘敌4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在夺得渡江作战第一阶段胜利后,红军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立刻朝剑阁、梓潼、北川方向发起连续进攻,拿下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易守难攻的剑门关,迈出了策应中央红军挥师西进的第一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是长征中规模最大、战果辉煌的一次胜利,为其后的江河作战积累了宝贵的战略战术经验,为中国革命中心的重大战略转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继续长征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保障。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非凡的政治、军事和历史价值。
时光如梭,许多东西都在改变,但初心使命未曾改变,理想信念未曾改变;一段段光荣的革命故事,一个个英勇的革命先烈,铸就了一部彪炳千秋的光辉史诗。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重任在肩,必将以留存在这片土地上丰厚的红色记忆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