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保起义震四川(下)

时间:2023-03-21 09:23

升钟寺农民起义震动四川,国民党南部县政府派保安团和各地民团各处围追堵截。正陷于军阀混战的田颂尧也电令各处驻军3000余人对升钟寺形成合围攻势。对此,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全面出击。张友民带领3中队在铁炉寺一带抗击阆中方向的敌人,罗南辉带领1中队在苟家沟一带阻击从大桥方向来的敌人,杜彦波带领2中队在保城庙一带拦击盐亭、剑阁方向的敌人。总指挥部设在鹤鸣观,特务队、补充队作为机动力量由总指挥部统一调派,各乡赤卫队、自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但由于力量悬殊,武器匮乏,兵力分散,经过几次恶战后,保城、通垭口相继失守,皂角、升钟等中心区域受到严重威胁。

1932年12月2日,敌人各路合围猛攻铁炉寺,直扑鹤鸣观。总指挥部随即放弃鹤鸣观,向木兰庙方向转移。黄昏,在黑牛包遭遇苍溪保卫团阻截,形势危急。为保存实力,张友民将总指挥部和1中队化整为零,分散转移。覃文与2中队会合后不久陷入敌人包围圈,不得不分散突围。由于敌人疯狂阻截,红军游击队在大罗山集中重整的计划未能实现,覃文、罗南辉、张友民等相继撤离升钟地区。

起义失败后,敌人在起义区域反复清乡,对革命群众实行镇压和血腥报复。保城乡女游击队员张翠兰在突围时被捕,虽遭酷刑仍宁死不屈,惨遭凌迟,壮烈牺牲。在这次清乡中,敌人先后屠杀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农会会员280多人,烧毁民房1100多间。

为保护升钟地区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中共阆南县委于1933年1月1日在南部县木兰庙将原川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的30多名队员集中起来重建游击队,采取昼伏夜出的方式惩处参与杀害共产党员、游击队员的土豪劣绅,从而震慑了敌人,鼓舞了党员和群众的斗志。

2月2日,省委常委会议作出决定,要求全川党组织讨论升钟寺暴动失败问题,总结经验教训。12日至13日,南充中心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升钟农民暴动的经验教训,宣布省委决议,改组南充中心县委。10月12日,四川省委在中央的指示下,作出《关于游击战争和地方暴动的决议》,指出“中央认为升钟游战,‘起于农民斗争的坚决,以及没有驻兵的条件下是成功的。’”因此,这次起义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刘斐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