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卿 铁面将军 忠诚卫士

时间:2024-01-16 12:50

鸟瞰罗瑞卿纪念馆。

罗瑞卿纪念馆。

1960年3月初,罗瑞卿回南充考察。罗瑞卿纪念馆供图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冯方雄

嘉陵江烟波浩渺,缓缓流过南充城区,在顺庆区舞凤街道将军路社区(原舞凤乡清泉坝马家坡)附近冲积形成一片肥沃的平坝。1906年5月31日,罗瑞卿就诞生在附近山坳一户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

罗瑞卿戎马倥偬一生,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军政大学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首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及新中国的繁荣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毛主席的这番赞誉,既体现了对罗瑞卿无比的赏识与信任,也诠释了他勇毅果敢、刚正不阿的品质。

人物简介

罗瑞卿1906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了第一、第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长、抗大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是中共第八、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A明灯指引投身革命义无反顾

隆冬的清晨薄雾笼罩,坐落在嘉陵江边的罗瑞卿纪念馆多了一份宁静。我们穿过草木葱郁的将军公园,沿着青石板路走向纪念馆。馆门正中悬挂着由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罗瑞卿故居”五个笔力遒劲的大字,两旁的门柱上镌刻着对联“大将高风垂史册毕生肝胆照云天”,表达了人们对将军的深深敬仰之情。

在纪念馆的院坝里,有一尊罗瑞卿大将的半身铜像,他目光坚定,凝视着远方。铜像的身后,就是罗瑞卿故居,一座三合院式土木结构穿斗青瓦房。这座故居的主体建筑和内部陈设,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川北民居建筑的原有风貌。故居的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和厢房。房屋西侧,是罗瑞卿及其父母当年的卧室、厨房。西侧的正房里,陈列着罗瑞卿及其父母使用过的大架子床、衣柜等老式家具。这些物件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场景。

罗瑞卿纪念馆以故居为主体,同时增设了陈列室,陈列着罗瑞卿生前用过的珍贵实物,以及文字史料、照片等,这些珍贵的展览品生动地再现了罗瑞卿的成长经历。

“罗瑞卿的祖先大约是在‘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湖北迁来四川的,最终辗转定居嘉陵江畔的清泉坝。”罗瑞卿纪念馆宣讲员蔡诺亚说,罗瑞卿的母亲鲜氏知书达理,写得一手好字,对罗瑞卿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纪念馆的陈列室中,仍保存着罗瑞卿少年时期用过的一盏油灯和提篮书包,它们见证了他勤奋学习的岁月。

1922年,从大林寺城北小学毕业后的罗瑞卿考入张澜先生任校长的南充县立中学普通科。当时,张澜聘请了共产党员张秀熟、李鸣珂等人来校任教。在张澜和老师们的影响下,罗瑞卿每天都到阅览室阅读《新青年》《新蜀报》等进步报刊,同时结交了任白戈、任伯芳等同样追求进步的同学。

1925年秋,共产党员吴玉章来到南充,经常到军队、学校、工厂演讲,而且每晚都要接见工人、学生等进步势力的代表,发展革命势力。罗瑞卿纪念馆馆长雷军介绍,“在此期间,罗瑞卿经常抽出时间去听吴玉章的演讲,深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张澜和吴玉章两位导师如同明灯一般,引导罗瑞卿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1926年,罗瑞卿离开家乡投笔从戎,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B数个“称号”印证将军风骨

罗瑞卿以他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贡献,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他被誉为“罗长子”“铁面将军”和“拼命三郎”,每一个称号背后,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将军的脾气秉性、作风态度,也承载着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罗瑞卿众多的“称号”里,最出名的莫过于“罗长子”。1929年底,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见罗瑞卿个头高,便笑称他为“长子”。“罗长子”的外号由此传开,毛泽东此后也一直这样称呼罗瑞卿。

“罗长子”身高1.82米,不仅身形挺拔高大,更有“长子”般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的气魄。对于罗瑞卿的工作,毛泽东向来赞誉有加,他说:“天塌不下来,就是塌下来也不要紧,有罗长子顶着。”

1933年,罗瑞卿担任红一军团保卫局的局长。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基本上与红一军团在一起,罗瑞卿负责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保卫工作,几乎寸步不离。整个红军长征过程中,罗瑞卿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保卫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赏。

称罗瑞卿是“阎王不要的人”,也出自毛泽东之口。战争年代,罗瑞卿骁勇善战多次负伤,屡次从鬼门关脱险。其中一次,子弹擦着他的太阳穴、斜穿口腔,导致他生命危在旦夕,但最终还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惊叹之余,毛泽东称他为“阎王不要的人”。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罗瑞卿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1955年9月,罗瑞卿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和平时期,罗瑞卿又有了“拼命三郎”的雅号。1960年,罗瑞卿全年共处理电文3.6万份,平均每月3000份,每天100份。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套略显陈旧的办公桌椅和沙发,这些都是罗瑞卿工作期间曾使用过的物件。办公桌淡黄色的桌面漆色斑驳,压桌玻璃的裂纹清晰可见。据雷军介绍,罗瑞卿将军生活简朴,一心为公。他在这张办公桌前夜以继日地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为共和国建立了一支令敌人畏惧、深受人民爱戴的公安队伍。这张办公桌,正是罗瑞卿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见证。

罗瑞卿在长达十年的公安工作中,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清匪、反霸、禁毒等斗争,严厉打击惯窃惯盗,取缔赌场等场所,清除旧社会残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他带领公安队伍,确立了我国治安行政工作的性质、方针和任务,成绩卓著,基本实现了他上任时的目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在纪念馆的陈列室橱窗内,还有一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珍贵藏品——罗瑞卿将军在接受大将军衔时所穿的礼服。这件礼服,以蓝绿色为基调,肩章与绶带缝制得工整而精细。凝视这件礼服,让人不禁想起罗瑞卿将军“铁面将军”的称号。由于早年脸颊受伤,罗瑞卿的笑容变得难得一见,嘴巴的开合也受到限制,无法像常人那样开怀大笑,甚至说话也变得有些费劲,这使得他的面容常常显得严肃而坚定。

而罗瑞卿的“铁面”,当然不只表现在面部表情上,更多地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

罗瑞卿曾表示,人民警察同解放军一样,应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这是区别于旧警察的重要标志。他说:“我们必须反对侵犯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作风。不准坐霸王车、吃霸王饭、看霸王戏!”

即便对自己的孩子,罗瑞卿也向来“不给面子”。他特别强调,儿女们不能在父辈的庇护下生活,要求他们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正是由于罗瑞卿在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严明纪律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为他赢得了“铁面将军”的赞誉。

C纪念与传承将军精神辉映时代

在罗瑞卿纪念馆内,珍藏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罗瑞卿坐在木凳子上,与罗家湾的乡亲们亲切交谈。这是1960年3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及夫人郝治平,随同朱德元帅、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一起到南充考察时的场景,也是罗瑞卿自1926年离开南充投身革命后,唯一一次归乡行。

郝治平生前曾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陪同朱老总短暂地回过一次离别30多年的家乡。罗瑞卿年少时在家乡整整生活了20个春秋,他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常常回忆说,小时候读书累了,就能从卧室的窗户看到奔流不息的嘉陵江水,想念家乡的时候,仿佛能听到那熟悉的滔滔流水声。”

2023年的清明节,罗瑞卿将军的长子罗箭少将回到了南充。在父亲罗瑞卿的铜像前,他神情庄重,驻足良久。他轻轻地走向父亲的铜像,细心地整理花篮上的绶带,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无尽的敬意与怀念。罗箭深情地回忆道,父亲自1926年离开家乡后,虽然只回过一次乡,但是他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土地和人民,父亲多次给他讲述关于嘉陵江的往事:“那时候,嘉陵江上还没有桥,过江只能靠摆渡船,路上也很少有汽车……”这些故事不仅让罗箭更加了解父亲,也让他更加热爱故乡。

如今,在罗瑞卿纪念馆周边,不仅道路、桥梁以“将军”命名,还设有一所名为“将军路”的派出所。苑石琦是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将军路派出所所长,据他介绍,将军路派出所于2019年12月31日成立,前身是石油南路派出所。更名为“将军路”派出所后,苑石琦和同事们深感自豪,更添使命感。“派出所民警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坏人怕不怕你们,好人爱不爱你们,民警同群众是不是打成一片。”在将军路派出所内,罗瑞卿关于公安工作的谆谆教诲,被镌刻在墙上,跨越时空、辉映时代。

“今年我们已成功创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正在积极打造全市派出所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苑石琦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派出所特别设立了180平方米的警营文化展陈室。这里不仅展现了罗瑞卿“忠心向党,赤诚为民”的精神,还全面展示了顺庆区基层派出所在职能变迁中的发展历程。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有机结合,展陈室成为了传承和展示公安精神的重要场所。

1996年,在纪念罗瑞卿诞辰90周年之际,罗瑞卿的部分骨灰由夫人郝治平撒在故居院内的一棵树下,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杰出领导和伟大战士,继续见证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洪源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