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怀念

时间:2021-03-17 09:55

朱君明

曾经的过往是一幅幅画、一首首诗和一场场戏,随时光飞驰,渐行渐远,远得像别人的风景、别人的故事,但有些人、有些事永远活在你的心里,让你痛、让你笑、让你一生难以释怀。

那天傍晚,班主任兼音乐老师郑文馨带领我们到教室外平台上集合整队,按个子高矮排座位。突地,眼前一亮,她怎么会在这儿?还站在我前面?难道她也是这次被补录到英语班的?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1978年夏,从大竹县高穴公社石河大队小学附设初中毕业,参加全省毕业升学统考,当时考语文、数学、政治和理化(物理60分、化学40分)四科,我总分考了343分,远远高出270分的中师中专和省重点中学大竹中学高中录取线,尤其是数学考了满分100,这在高穴区成为传颂一时的佳话。一心想跳出农门端国家饭碗吃碗饱饭的我只填报了中专,第一志愿是成都无线电学校。左等右盼,望眼欲穿,不知怎么开学好几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大概9月10号左右,收到大竹二中的录取通知书。

我被分配到高80级5班,据说该班是全年级六个班中的重点,学校寄予了厚望。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汉炳和数学老师蒋道玉非常看重我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因我是全年级入学成绩最好的,当即任命我为学习委员。国庆前夕,学校分年级召开班委干部会。坐在我前排的那位女生特别特别……漂亮和美丽不足以形容,沉鱼落雁或闭月羞花都显俗套,至今想到的词是国色天香,或许有点夸张,但实在是没有更合适的词。在三四千人的二中,选她为校花,当之无愧!一打听,是四班的文娱委员。此后,课间路过隔壁教室,虽只能高山仰止,但还是不由自主地用15岁的目光去搜寻,然后慌慌张张跑进自己的教室。

40天后,父亲持一纸大竹师范的录取通知书兴冲冲来到二中,不由分说带我去找刘老师辞行,刘老师一声长长的叹息:可惜了一棵重点大学的苗子!那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让我落寞了好多年。父亲已办好户口和粮食迁移手续,我们直接去寝室收拾行李,到竹师报到。再见了,二中;再见了,老师和同学们;再见了,四班的文娱委员!

在我分神的片刻,一位叫谭晓俊的女生主动上前,把我的位置占了,和她同桌,我成了后桌。我一直在心里埋怨谭,可谁叫我犹豫和胆怯呢?为此,失落了好一阵。英语班原有40余人,加上这次补录20多人,达到71人。同学人员结构复杂,农民、知青、民办教师、公社广播员……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14岁,个子参差不齐,所以重新排座位。她的君临使班上其余20多位女生黯然失色,更优秀的是,每周英语测试她次次满分,在那个非常看重学习成绩的年代,让人佩服得不得了。早自习晚自习和课间,来向她请教的络绎不绝,主要是男同学,二十七八的好几位,她从来是彬彬有礼诲人不倦。望其项背的我自渐形秽,其他同学大部分已学了近半个学期英语,我连ABC都认不全,第一次参加单元测试,连蒙带猜20多分,要是没有选择题可能考零分,读不来做不来,伤透了脑筋;加上出生于农村,兄妹多、条件差,穿得孬、脸皮薄,看她那么优秀,怎好意思开口请教?近水楼台的我真羡慕那些“脸皮厚”的同学!

一天晚自习,我正为作业发愁,她回个头来莞尔一笑:“有什么不会的,跟我说。”我脱口而出:“都不会。”“没关系,我们从头开始。”她叫谭晓俊临时和我换下位置,便从ABC开始……通过摆谈得知,她叫王德兰,比我小一岁,时年14岁,童年在奉节生活,后随父母工作调动迁移大竹,住县城东门,在大竹二中读初中时学的英语,学得还不错;初中毕业统考四科考了330的高分,不知怎么和我一样先录取到二中后又补录到师范。她说:“我在二中见过你,你在我们隔壁80高五,是吧?”我一下脸红了。“在这个班上,我们是最早的同学,同学间互相帮助是不是应该?有什么不懂尽管说,莫客气!”此后,我的英语渐入佳境,第二次单元测试50多分,第三次70多分。

那时读师范吃饭不要钱,8位同学一桌,到吃饭时间,食堂里炊事员已把饭菜摆到每一桌,七八十桌横七竖八排开,阵仗很大。起初就餐铃一响,我们男同学跑得飞快,像八辈子没吃饱过饭样快速舀饭夹菜狼吞虎咽,女同学斯斯文文就吃亏了,如迟到就只有残羹剩菜。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王德兰分到我们一桌,她总是最后一个到,那时我们真不懂事,没想到专门给“恩师”留份,只顾自己吃饱吃好。有天中午,她耐心解答完几位同学的请教来到食堂,大多数同学吃了走了,我已吃好正在洗碗,不知那根神经短路,接碗冷水,悄悄来到她身后,趁她不注意,把冷水一下倒进她刚舀起才刨几口的碗里。她回头一看,眉头一皱,啥都没说,不吃了,立马去洗碗。是淘气?是装怪?那疑惑不解的神色让我很内疚,直到现在。

不久,学校组织师生到红旗电影院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班长给大家分发电影票,为公平起见,座位自己抽,抽到哪坐哪。我恰好抽到一张好票。为感恩和弥补过失,找她换票。“换了,可不准反悔!”她郑重其事地说。“绝不反悔!”“好,拉钩,不许变,变了就是大坏蛋!”结果,她换给我的那张票,是全班最好的票。我真傻,她怎么会抽到不好的票呢?!

不知不觉,好几天没看到她了。那天,谭晓俊对我说:“你这个没心没肺的人,人家在学习上帮助你那么多,生病住院七八天了,所有同学都去看了她,只有你没去!”早早吃了晚饭,我用仅有的一块多钱买了双白网鞋和尼龙袜,想穿得稍微体面点去看她。不知袜子是买大了或是质量不好,穿起直往下缩,忙找两根谷草把井井束紧,小心翼翼步行,生怕一用力谷草就会断,谷草一断袜子会缩到脚底,走起路既不雅观也不舒服。傍晚时分,来到医院推开病房的门,刚好她在。看起来精神不错,只是温润如玉的脸有点蜡黄。她忙坐起来,招呼我床边坐:“我知道,你会来的。”剥根香蕉递给我。看她床头柜上摆满水果、罐头、营养品之类。我真浑!只知道给自己买鞋买袜,就没想到买点慰问品,竟打个空手来看望病人兼恩人!“把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全讲给我听。”从床头拿起教科书和笔记本。“凡是来看我的同学,我都叫他们讲,我不想因为生病住院拉下功课。”我一边讲,她一边认真听认真记,还做好作业让我批改,一科接一科,两个多小时过去。“来,送张照片给你,做个纪念!”一寸的黑白照片,在背面一笔一划郑重地写下她的名字,秀丽的人娟秀的字!然后,她起床送我到门口:“不好意思,耽误你这么久,谢谢!非常谢谢!”没想到,同学100天,这一别竟是永别!那张照片保存了十多年,因我颠沛流离不知踪影,有负所托,真对不起!

几天后课间,班长以沉重的心情说:“王德兰同学,因患肝癌晚期,医治无效,于昨晚不幸去世,明上午在她家举行告别仪式。明天是星期天,希望大家都去。”一夜无眠,这么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是红颜薄命还是天妒英才?!

第二天上午九时,我们齐聚操场整队出发,70名同学人人黑纱白花一路无话。见过她的父母和姐姐,我们默哀!只见她穿戴一新,躺在屋中间的一块木板上,精美的手帕盖住脸。不知是谁先抽泣起来,随即哭声一片,那几位二十七八的男同学哭得最伤心。我没有哭也没流泪,依次走过她身旁时,轻轻地揭开手帕,依然温润如玉的脸更加蜡黄,仿佛睡着,眼角含一颗晶莹的泪珠,那定是对父母对亲友对同学对人间的万般不舍!轻轻地盖上手帕,默默来到屋外,街上阳光灿烂,那个严冬里难得的艳阳天!

我突发重感冒,头烧得发烫,全身无力,莫法起床,靠同寝室的同学到校医务室替我拿药,到食堂帮我打饭。有人说我得了相思病,其实哪里是嘛,只是凑巧生病。卧床好几天,闲得无聊,一天下午硬撑着起床,来到操场,看同学们上体育课比赛打篮球,恰好一方差一人,一时心血来潮顶上去。一场篮球下来,大汗淋漓,冲下热水澡就生龙活虎了。

从此,继承遗志发奋学习,晚上熄灯后躲过值周老师悄悄溜到寝室外面,站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第二学期,英语班分成两个班,我在二班。经过大半年拼搏,我也成了第一,也像她一样热心助人,在班上结下了很好的人缘。1981年6月,荣获“四川省中师毕业统考大竹师范英语专业第一名”。毕业典礼上,热烈的掌声中,县教育局局长罗兴旅给我颁奖,奖品是本《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站在领奖台上,我非常高兴,总算没辜负王德兰的帮助和鼓舞,她活在我的心里,永远十四岁!

三十年同学会,同寝室的女同学披露:“王德兰不是你们看到的和想象的那么好,她仗着长得漂亮学习成绩好大家喜欢,在寝室里很霸道,比如晚上熄灯后,她可以随便说话,却不准其她人出声。”我口里“哦”了一声,心里用鲁迅的话为她辩护:“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她初中时就有肝病,毕业统考在考场晕倒过,不然会考得更好。其实,她英年早逝与她怕吃药有关,她母亲经常到校来看她,叮嘱按时按量吃药,可她把大把大把的药偷偷扔了,结果病情恶化,不可救药。”原来,她一直带病坚持学习,还那么乐于助人!“哎,可怜的人啊,毕竟14岁,哪那么懂事?!”闲谈中,摆到那时谁是谁的初恋,一女同学笑我:“你在英语班肯定没有初恋,因为你的初恋已死。”我说:“你误会了,那时年少不懂事,至今对她念念不忘,是因为她有恩于我!”

她人好,心更好,她用她的完美“毒害”了我,以致我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屡经挫折。俗话说:点滴之恩,涌泉以报。可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真正对你有恩的人,待你想起并懂得感恩为时已晚,或时过境迁或物是人非甚至物非人非。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四十多年过去,一想起永远十四岁的她,心里就充满感动和痛!魂断最是春来时,一齐弹泪过清明。在此,以写于1993年8月发表于1997年1月9日《四川法制报》第四版的《船过奉节》挽吊:

15年前,你说过:奉节是你的故乡。

幸好,船过奉节时,我刚睡醒,直奔船舷。

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山城正在朝霞里脱胎换骨。

不去欣赏那绿树婆娑里栉次鳞比的楼房和粼粼江面悠扬的汽笛,不去缅怀广播里正在介绍的名胜古迹……

却贪婪地去捕捉你儿时在江岸漫步的足音,去分享你在沙滩上玩耍着夏天的笑声,去追寻你的纤手捧过的一朵一朵浪花,去感受曾使你的秀发飘扬如旗的江风,去倾听那首外婆的澎湖湾和澎湖湾里一则则美丽的童话……

因你的名字有一个兰字,我便把用清泪润开的带露的兰花:五千五百多个日夜的缅怀一瓣一瓣地洒在生你养你的故乡,鱼的故乡啊!

你逝去的日子,我心依旧,思念宛若滔滔奔流的长江水绵绵不绝……

汽笛响了,客轮又启航了,滚滚浪波痛楚地划开我的心海;渐渐模糊的奉节化着你秀美的脸庞,依然微笑,依然鲜丽动人,依然是一轮初升的暖人的太阳!

作者简介:朱君明,南充市顺庆区委政法委一级主任科员,芦溪镇柳林铺(顾家店)驻村工作队队员,业余爱好文学,在各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300余篇(首),数次获征文奖。

南充市顺庆区委政法委 朱君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