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刘小君:驻村两年多,她从陌生人变成“家里人”

时间:2020-04-07 10:07

●陈星颖

“刘书记是个热心人,别看是个女娃, 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毫不含糊,工作认真负责还很吃得苦。” 走进高坪区长乐镇五棕堂村, 一说起村里的第一书记,村民们就赞不绝口。

“刘书记”叫刘小君,是高坪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综合办负责人。2017年,她到五棕堂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里, 她扎根在村组,从村民眼中的陌生人变成了乡亲们心中的“家里人”。

为了扶贫工作,她不厌其烦

“这个女娃娃难‘缠’得很”

初到农村工作和生活,刘小君遇到了很多困难:五棕堂村距离城区较远,她又不会开车,如何下村?

“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早班车到长乐镇,再步行半个钟头山路才能赶到村里。”就这样,刘小君开始了她的扶贫路。

刚开展走村入户工作时,刘小君碰了不少“钉子”,村民的不理解、不信任,让她压力倍增,“只有把他们当家人,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他们才会对我敞开心扉。”她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到贫困户家时不再拿着个本子询问,而是先脱下外套帮贫困户扫院子;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

“我每天制订工作计划,上午走访2至3户贫困户掌握情况,下午在村上熟悉扶贫资料,向镇里、村里的干部请教,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扶贫工作。”刘小君说,为了尽快熟悉帮扶对象,她制订走访路线图,哪一天走哪几户,什么时候走访到位,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到大部分村民家都要靠步行,一天下来,刘小君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几个月下来,鞋子走坏了好几双,人瘦了十几斤,脸晒黑了不少……但每家每户的情况熟悉了,致贫原因摸清了,工作台账建立起来了,再苦再累,她心里都是甜的。

刘小君热情阳光的性格和朴实的作风打动了父老乡亲,村民很快就接纳了她。不少老人开玩笑说:“这个女娃娃难‘缠’得很!”有时在路上偶遇,村民直接拉着她的胳膊邀请她到家里坐坐。有时走访晚了,便会留她在家吃饭,把她当成了家里人看待。

为了贫困群众,她不辞辛劳

“这娃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5月7日,晴。虽然这里条件差,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却很强烈。通过帮扶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这是刘小君的《民情日记》。如今,她已记录了厚厚7本,内容包括每天的工作重点,她对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以及自己的每一步成长。

85岁的贫困群众陈明瑞一提到刘小君就说:“这娃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陈明瑞是一个独居老人,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病。刘小君知道后,立即把老人送到医院,为其办理入院手续,安顿好一切,住院检查期间还悉心照顾。出院后,刘小君经常带着水果去看望老人,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每天都盼着她来。”在陈明瑞心里,刘小君就是亲人。

该村五组的贫困群众杨思才身有残疾,膝下还有三个子女需要抚养,生活极其贫困。刘小君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局里汇报,将他纳入低保兜底范围,为他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杨思才对生活有了盼头。

除此之外,刘小君还经常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看着贫困户家里种的蔬菜、养的鸡鸭没有销路,她就向亲朋好友和同事们推销,并让大家帮忙宣传。村民们都戏称她为“五棕堂村代言人”。

为了脱贫致富,她不懈奔走

“我不能中途退缩”

五棕堂村地处偏僻,人烟稀少,一到晚上,外面漆黑一片,各家各户都闭门不出。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刘小君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一起谋划,积极和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如今,村里建成村道公路10.7公里、产业路2.8公里、便民路1200米,建成了活动室、文化室和卫生室等。

一个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刘小君带领村干部制定三年帮扶规划,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党支部+贫困户”模式,引进四川蜀北神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黄精产业。除此之外,还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并由村委负责管理运营,联系销售渠道,让村民无后顾之忧。201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可达11600元,并实现整村退出。

现如今,村内道路硬化了,环境干净整洁了,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脸上的愁容少了、腰包鼓了……但是刘小君并不满足,继续奔波在为村民办实事的路上。几年来,刘小君经常联系高坪区第五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免费为村民进行义诊;联系区上的文艺小分队,到村里送文化;联系爱心人士,走访看望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孤寡老人;发动高坪区志愿者,为村里的贫困儿童捐款捐物……

今年初,连续超负荷工作后,刘小君的身体严重透支,免疫力下降,患上了严重过敏。局里的领导要求她住院治疗。她却拿了些药,坚持带病工作,她说:“这么多年都坚持过来了,我不能中途退缩。多年后,我再来五棕堂村,如果还能有人认得我、记得我,那么这一切的付出、一切的坚持、一切的辛劳,都值得!”

分享到: